关于成语的故事
关于成语的故事1鹿死谁手这个成语出自《晋书·石勒载记下》。
东晋时期,十六国中后赵的开国皇帝石勒,有一天,请高丽的使臣吃饭。酒饮得将要醉了,石勒大声问他的臣子徐光:“我比得上自古以来的哪一个君王?”
徐光想了一想,回答说:“您非凡的谋略,超越了汉朝的高皇;卓越的本事,又赛过魏朝的始祖。自三王以来,没有可以比得过且超过您的。您恐怕就是轩辕皇帝第二吧!”
石勒笑了,看着徐光说:“人怎么能不了解自己呢?您说的也太过分了。我知道碰见汉高祖,一定做他的属下,听从他的号令,只是与彭越、韩信争个高低。如果遇到汉光武,我就与他一起在中原地方比试比试,‘不知久后鹿死谁手’,还不知谁会夺得天下呢?大丈夫做事,应该豪放磊落,如同太阳与月亮那么光明;绝不能像曹孟德、司马仲达欺压人家孤儿寡妇,使用无耻卑鄙的手段,争夺天下。我的地位应列在二刘(刘邦、刘秀)之间,怎么能够与轩辕黄帝比呢?”
鹿:比喻天下。后来人们就用“鹿死谁手”表示正在争斗的双方,还不知道谁胜谁负之意。
关于成语的故事2【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自称叫叶公的人。叶公经常对别人説:“我特别喜欢龙,龙多么神气、多么吉祥啊!”于是当他家装修房子的时候,工匠们就帮他在房梁上、柱子上、门窗上、墙壁上到处都雕刻上龙,家里就像龙宫一样。就连叶公自己的衣服上也绣上了栩栩如生的龙。
叶公喜欢龙的消息传到了天宫中真龙的耳朵里,真龙想:“没想到人间还有一个这样喜欢我的人呢!我得下去看看他。”有一天,龙从天上降下来,来到了叶公的家里。龙把大大地头伸进叶公家的窗户,长长的尾巴拖在地上。叶公听到有声音,就走出卧室来看,这一看可不得了了,一只真龙正在那里瞪着自己,叶公顿时吓得脸色苍白,浑身发抖,大叫一声逃走了。
后来,人们用“叶公好龙”这四个字比喻那些表面上喜欢某种事物,其实并不是真的喜欢的人或事。
【典故】汉·刘向《新序·杂事》记载: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器物上刻着龙,房屋上也画着龙。真龙知道了,来到叶公家里,把头探进窗子。叶公一见,吓得拔腿就跑。
【解释】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比喻口头上説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关于成语的故事3【成语】: 虎狼之心
【拼音】: hǔ láng zhī xīn
【解释】: 比喻凶残的野心。
【出处】: 汉·刘向《说苑·正谏》:“今秦,四塞之国也,有虎狼之心,恐其有木梗之患。”
【用法】: 作宾语;用于比喻句
【故事】: 战国时期,孟尝君准备去西边的秦国,门客用寓言谏之说:在淄水听到土耦人与木梗人的对话,木梗人说土耦人前身是土,遇水必化。土耦人说木梗人是东园之桃,遇水漂泊异乡。秦国有虎狼之心,不能去。孟尝君才能门客的意见,不敢去秦国
关于成语的故事4【马去马归】
据《淮南子·人间训》载,边塞老翁失马,人以为祸,结果其马领胡人骏马同归,人皆贺之,而其子却因骑马摔伤致残,乡人吊之,不料胡人入塞,边塞丁壮战死者十九,其子却因腿跛而全。
后因以“马去马归”喻世事多变,得失无常。
关于成语的故事5雪夜访戴
王羲之的五儿子王徽之(字子猷),一次从酣睡中醒来。当他打开窗户,看到一地洁白。于是,诗性大发,吟起了左思的《招隐诗》来。
吟着吟着,他想起了自己的好友戴逵。而这时的戴逵却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
于是他立马动身,连夜乘小舟前往。
经过一夜,他也来到了戴逵家门前。然而,他却突然折返。
后来,有人问他这又是为何?他答:“我本来就是乘着兴致前往,既然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非得要见戴逵?”
率性而为、洒脱不羁,魏晋风度由此可见一斑。
关于成语的故事6功亏一篑
张仪游说燕昭王说:“大王最亲近的国家莫过于赵国。当初赵襄子想吞并代国,就和代王约定在句注(战国时属于赵国,在今山西省代县西北之雁门关)会晤。赵襄子趁会晤之机,命人刺杀了代王,天下人都知道这件事。赵王凶暴乖张,六亲不认,大王认为这样的人值得亲近吗?赵国出动军队攻打燕国,两次围困燕国的首都来威胁大王,大王还要割让十座城池向他道歉。如今,赵王已经到渑池朝拜秦王,献出土地表示跟随秦国。如今,假如大王不顺从秦国,秦国将驱使赵国出动部队来进攻燕国,那么燕国的土地就不为大王所有了。假如大王跟随秦国,秦王一定高兴,赵国也不敢轻举妄动了,这就等于西边有强大秦国的支援,而南边解除了齐国、赵国对您的威胁,希望大王仔细地考虑一下。”
关于成语的故事7凿壁偷光,成语、典故。描写的是西汉匡衡勤学苦读的故事,最终成为大学问家。现在人们一般用此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
凿壁偷光的故事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关于成语的故事8据说有个人养了一圈羊。在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修,把窟窿堵上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狼又从窟窿钻了进来,又叼走了一只羊。他很后悔自己没听从邻居的劝告,便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
关于成语的故事9乐此不疲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光武帝纪》。
公元25年,刘秀夺取了农民革命战争的果实,建立了东汉政权,当了光武皇帝。刘秀每天一早晨上朝,听取文臣武将的汇报,一与大臣们共商国家大事,总要忙到太阳偏西之时才散。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他对 ……此处隐藏1566个字……冒着浓烟,夜里火光烛天,可就是没有一个救兵到来。犬戎兵一到,镐京的兵马不多,勉强抵挡了一阵,被犬戎兵打得落花流水。犬戎的人马像潮水一样涌进城来,把周幽王、虢石父和褒姒生的伯服杀了,把那个不露笑脸的褒姒也给抢走了。 到这时候,诸侯们知道犬戎真的打进了镐京,这才联合起来,带着大队人马来救。犬戎的首领看到诸侯的大军到了,就命令手下的人把周朝多少年聚敛起来的宝贝财物一抢而空,放了一把火才退走。 中原诸侯打退了大戎,立原米的太子姬宜臼为天子,就是周平王。诸侯也回到各自的封地去了。 没想到诸侯一走,大戎又打过来,周朝西边大多土地都被犬戎占去了。平王恐怕镐京保不住,便打定主意,把国都搬到了洛邑去。 鲁孝公二十七年(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因为镐京在西边,洛邑在东边,所以历史上把周朝在镐京做国都的时期,称为西周;迁都洛邑以后,称为东周。 7 有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点评 坚守信诺是树立良好个人形象的关键。不轻易许诺,一旦许诺,必须兑现。或许他承诺的是无足轻重的事情,如果你在小事上失信于他人,那么在大事上谁还敢相信你呢?所以我们要懂得诚实的重要性,做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
关于成语的故事12【成语】: 狼狈不堪
【拼音】: láng bèi bù kān
【解释】: 狼狈:窘迫的样子。困顿、窘迫得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窘迫的样子。
【出处】: 《三国志·蜀志·马超传》:“宽、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进退狼狈,乃奔汉中依张鲁。”
【举例造句】: 掌声如翻腾的怒海汹涌的扑向台上去,弄得这些丑类面红耳赤,狼狈不堪。 ★刘白羽《雷电颂——怀念郭沫若同志》
【拼音代码】: lbbk
【近义词】: 惊慌失措、手足无措
【反义词】: 镇定自若、从容不迫
【歇后语】:
【灯谜】: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的窘态
【英文】: like a drowned mouse
【故事】: 东汉末年,曹操骗杀西凉刺史马腾,马腾的儿子马超率军为父报仇,被曹操利用反间计,离间了马超与韩遂。马超杀死凉州刺史韦康自立为“征西将军”,韦康的部下联合曹操进攻马超,让马超腹背受敌,十分狼狈,只好投奔刘备
关于成语的故事13东汉时有个隐士名叫严光,他少年时代曾与光武帝同学,又是司徒侯霸的老朋友。有一次,侯霸派人去请严光来家作客,并附书信一封。严光不去,也不写回信,只是口头告诉来人说:“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意思是:君房先生,你的官位已经够高了,这很好。如果你事君以仁义,这是天下人所高兴的。如果你事君一味阿谀奉承,将来一定要遭杀身之祸。)
后来侯霸将严光带口信的事给光武帝说了,光武帝笑道:“狂奴故态也。”(意思是:纵情任性、不受拘束的人从来就是这个样子。)光武帝嘴上虽这么说,但却马上坐车去见严光。光武帝到严光住宅,严佯睡不起。光武帝坐在严光身旁,用手拍拍严光的肩膀说:“你为什么不出来做官,帮我理理政事哩!”严光仍然睡着不应。过了很久,他才睁开眼睛看着光武帝说: “过去,唐尧等贤君,著有功德,所以有志之士都愿出山,为国出力,可是而今不是这样,你何必一定要逼着我出来呢?”光武帝无法请严光出来做官,只得叹息而归。
后来人们引用“狂奴故态”表示狂士的老脾气。
关于成语的故事14(六)揠苗助长
【典故】
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嫌自已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因此整天忡忡忧忧。有一天,他又荷着锄头下田了,他觉得稻苗似乎一点也没长大,于是苦心思索着有什么办法可以使稻子长高一点。
忽然,他灵机一动,毫不犹豫的卷起裤管就往水田里跳,开始把每一棵秧苗拉高一点。傍晚,农夫好不容易才完成他自以为聪明的杰作,得意洋洋的跑回家,迫不及待的告诉他太太说:“告诉你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今天想到一个好点子,让咱们田里的稻苗长高了不少。”农夫太太半信半疑,就叫儿子到田里去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子听到家里的稻子长高了,兴奋地飞也似的跑到田里去看。这时,他发现稻苗是长高了,但是却一棵棵低垂着,眼看着就要枯萎了。
【释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千万不可以学宋国农夫的作法,一切事情都有它的顺序,如果一心只想早点完成就破坏它的次序,到头来不仅不能提早完成,反而一事无成。
关于成语的故事15德高望重的成语故事
北宋时期,有个名叫富弼的人,字彦国。他出身贫寒,从小读书勤奋,知识渊博,举止豁达,气概不凡。当时有位前辈见过他后,赞叹说:“这是辅佐帝王的贤才啊!”
富弼二十六岁踏上仕途。四十多年里,他对北宋王朝竭诚尽忠,在处理外交、边防、监察刑狱、赈济灾民等事务中,取得了显着的成就,不断加官晋爵,先后担任过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成为天子倚重、百官景仰的名臣。
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北方的契丹国屯兵边境,要求宋朝割让关南的大片领土。朝廷决定任命富弼为报聘使者前往敌营谈判。在交涉中,他不顾个人的安危,慷慨陈词,列举两国数十年来结盟友好的历史,劝说契丹王放弃割地的要求,成功地维护了本国的利益。他先后两次奉命出使,第一次赴任,正逢女儿因病去世;第二次上路,又闻报小儿子出生,他都没有回家看上一眼。归国以后,朝廷为了褒扬他的功绩,先后授予他枢密直学士、翰林学士和枢密副使等要职,他都谦逊地再三辞谢,不肯就任。
庆历八年(1048年),黄河在商胡决口,洪水泛滥成灾,河北六七十万灾民仓皇南下,涌向京东地区。当时,富弼正遭到政敌的谗言诽谤,贬谪到青州为官,他在境内腾出公私房屋十多万间来分散安排灾民,并出榜向当地百姓募集粮食,加上官仓中的全部存粮,都运送到各地散发。到第二年,河北小麦大熟,很多灾民都扶老携幼返回家乡。富弼为国家招募到兵员一万多人,民间颂声载道。天子特派使者前来慰劳,并授任他为礼部侍郎,富弼却辞谢说:“这是臣应尽的职责。”
富弼为人谨恭慈和,即使当了宰相以后,也从不居功自傲,以势傲人。无论下属官员或平民百姓前来谒见,他都以平等之礼相待。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富弼年老退休,长期隐居洛阳。一天,他乘小轿外出,经过天津桥时被市民发现,马上纷纷跟随观看,使热闹的集市顷刻之间变得空无一人。
司马光曾称颂他说:“三世辅臣,德高望重。”这个评价是非常符合事实的。
——《辞人对小殿札子》
妙语点拨
在北宋的宰相中,富弼和文彦博是老寿星:文彦博活到92岁,富弼活到80岁。八十载悠悠岁月,六十年官宦生涯,富弼的人生长河可谓波澜壮阔。这里撷取的几朵浪花,可以观照到他勤学苦读,克己奉公,为官清正,赈济灾民,视民如子,谨恭慈和,无愧于“三世辅臣,德高望重”的称号。
德高望重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德隆望重、年高德劭
【反义】无名鼠辈、德浅行薄
成语是我国语言的瑰宝更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成语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口语和书面语中的运用十分广泛。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