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教学反思

时间:2024-11-30 17:30:12
《悯农》教学反思(15篇)

《悯农》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悯农》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悯农》教学反思1

一首古诗在不查阅任何资料的情况下,不论对于我们老师还是孩子都是很难理解的东西,尤其是刚升入大班的孩子在不理解意思的情况下学古诗就更不容易了。

《悯农》这首诗主要是要孩子同情劳动人民,知道农民的辛苦,珍惜粮食。于是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画,画面上画了一个极其干瘦的农民伯伯,一手拿锄头,另一手拿毛巾在擦汗。天空中有一个火辣辣的太阳,农民伯伯的身边都是禾苗。首先让幼儿观察,画面上都有什么,太阳是什么样的,禾苗是什么样的,农民伯伯又瘦又老,看上去很辛苦。认真的描述一番后在孩子的`心中就有了一些印象。但在这里忽视了一点,看图时应让孩子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学古诗时,老师先泛读,然后教幼儿一句一句地读。读古诗时教幼儿怎样断句,怎样读有韵律,看着孩子们摇着小脑袋学着我的样子背古诗,我真是从心里喜欢他们。但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刚接新班,我对孩子们还不是很了解,他们也不太习惯我的教学方法,相信互相了解后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悯农》教学反思2

《悯农》是西师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首古诗。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我安排了欣赏插图说出图画内容,让学生对诗的主旨有个初步的认识。在随文识字的环节中,识字也是带着拼音识字,特别是“农、辛、汗、午”等几个音节,都是要求学生重点认读的。拼音教学是本册的重点,也是学生认知的难点,很多学生会认单个的韵母,但是和着声母就拼不出来了,有的学生是对声调的把握有问题,特别是二声和四声很难区分。要突破拼音这个难关,就得抓住所有拼音练习的机会,特别是要落实口头拼读的练习。

课堂上,读书是基础,一年级的课文内容都比较简单,容易理解,《悯农》一文也是这样。在阅读教学中,我安排了很多读的环节。先是整体认知课文。这里面有全班读,也有教师范读,同桌读,分组读,师生合作读等环节,把读的工作落到了实处。在多读识字的基础了,第二个环节是理解课文,深层识字,在这个环节,教学也是用读贯穿起来。边理解边读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节奏,读出层次。本环节也有个人读,分组读、打着节奏读等。在读中识字,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学会朗读。有了不同层次的朗读和不同形式的朗读,我以前在语文教学中读得少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在以后的教学中,仍然要抓住读这根主线,训练和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识字环节,我以游戏形式让全班每个同学都参与到其中,既激发学生热情又便于发现问题,并及时给读得好的同学鼓励,给读的不好的同学指出。有了这次较成功的教学经验,我对以后的`教学工作也更有信心,其实很多事情是可以做好的。

一、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广泛地开发课程资源。

本课识字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字、词语卡片。这些教学课程资源。这样,学生在一个充满生活化的课堂氛围下学习,既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又进入了积极学习的境地,并有效地实施了学科整合。

二、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为了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其想像能力和创造潜能,我利用组词,练习说句子。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解放,释放他们的巨大能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次教学使我体会到,语文教师不但应该为提高学生基本语文素质而教学,而且还要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人文素养而教学,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教学。

三是引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组词,并口头造句。

在书写生字环节,我先范写,再让学生写,并巡视,能及时发现书写中的问题,并引导学生组词和口头造句。另外,我根据学生的特点,创造性地运用教学设计,恰当地处理了教学设计与课堂操作的关系。本节课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主要采取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不仅学得积极主动,参与面广,热情高,还拓展了想像思维,受到了人文气息的熏陶。当然,在本课教学中,不足之处还是有的,如有些细节没注意到,与学生的交流也不足,在教学环节上还能编排得更好等,如能增加其他环节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实。在今后教学过程中我还会注重和其他教师交流,时时提高自己教学水平。

《悯农》教学反思3

《锄禾》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感叹诗。这首诗写出了烈日下农民辛苦劳动的情景,能够让学生体会劳动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认识到应珍惜劳动成果。这首诗孩子们在幼儿园的时候学过,可以说是倒背如流,而且这首诗配有一幅生动形象的插图,插图集中描绘了一位农民一手握着锄头,一手拿着着毛巾拭汗,抬头望那当空烈日的情景。所以学生理解这首诗比较容易。但是有些儿童并不知道碗里的每一粒饭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随便丢掉,不知爱惜。

教学时,我提出以下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想象:这位农民为什么站在田里?他在做什么?他在看什么?他在想什么?他在说什么?农民从播种到收获要付出多少辛勤劳动才换来粮食。通过畅谈讨论,引导学生摆出浪费粮食的现象,看到自己的缺点,从而懂得粮食来之不易的'道理,做一个尊重农民,珍惜粮食,热爱劳动的好孩子。

第二首《悯农》的学习就没这么顺了。首先孩子们对诗中的一些词语不理解,比如说犹字,孩子对它的理解真是让人啼笑皆非。其次,和学生对当时的背景不了解,对地主、官僚完全没有概念,因此他们就觉得很疑惑:为什么农民中那么多粮食还会饿死。因此我补充了一些小故事,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地主阶层的恶行,这样,学生就明白了,粮食都被那些污吏、地主收走了,他们觉得那时的农民十分可怜。然后我又补充了《陶者》给他们朗读,也能读懂了。

《悯农》教学反思4

《悯农》是我第一次给孩子们上的古诗课,因此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本次活动首先是视频导入,完整欣赏古诗,接着出示农民的图片学习“锄禾日当午”,我的图片准备的不够详细,选用的是古诗视频里种植禾苗的图片,但现在的孩子大多没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因此最好是将图片换成农民伯伯在锄草,这样有利于加深幼儿对古诗的理解,另外我的有一句提问是“太阳很大很热”,但是太阳大不代表热,提问不够严谨。接着是第二句“汗滴禾下土”,这句的讲解中与孩子的互动太少,没有深入引导幼儿对古诗的理解,例如可以问一问“为什么农民伯伯那么累呢?”需要和图片相结合,引导孩子说一说。最后两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最好是选择班里孩子吃饭的照片,从而更加贴近生活。

根据总结,本次活动的开展中我存在以下不足:

1。图片准备不充分,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来看,需要选择贴近他们生活的内容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有利于他 ……此处隐藏4502个字……的好习惯,让他们同情辛勤劳动的农民,对浪费粮食的行为表示愤慨。

我在教学《悯农》一课时,针对课文内容运用挂图引导学生说了两次话。一开始我出示挂图(农民正在烈日下给禾苗锄草,汗水直往下滴),我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举起了手,这一提问给了孩子很大的思维空间,让他们有话可说,既创设了情境,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又让他们得到了初步的情感体验,为学习诗文做下了铺垫。

第二次是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的。我说:“同学们对古诗的意思也理解了,请你们再看这张图,如果你们面对着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你们有什么想对别人或者对自己说的吗?”因为有了前面的情感体验,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言:我想对自己说要爱惜粮食;我想对同学说吃饭时不要掉饭粒;我想对爸爸妈妈说,如果浪费了粮食,农民伯伯的辛苦就白费了……

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诗和乐一直是紧紧相伴的。古代的诗是可以吟唱的`,而古代的乐也总是带有许多诗意和想象。因为古诗短小孩子们从小就听熟或背熟了,教师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她们能在自己熟悉的歌词中获得更多的体验。同时,结合古诗句的特征、语气、语调,培养儿童对节奏的表现和创造能力。

《悯农》教学反思12

《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感叹诗。这首诗写出了烈日下农民辛苦劳动的情景,能够让学生体会劳动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认识到应珍惜劳动成果。

现在的音乐教学一节可下来所学的歌曲学生跟音乐或跟琴她们能唱得到,可是一离开了音乐让他们清唱没几个能唱下来,音乐课学生连歌也不会唱这还叫音乐课吗?根据这一情况我在这次教学活动中离开了以前的情景游戏音乐活动,采用了直接导入、歌词对比朗诵;通过打节拍、模唱等各种形式熟悉音乐,再采取游戏竞赛法演唱歌曲加大了对歌曲的演唱训练取得了一些收获,但在歌曲细节处理上如:有些同学在2 1一字多音上唱的不准,我没有及时把她们纠正过来。

现在我疑惑的'是:通过这一系列训练学生歌曲会唱了,可对于后面的音乐活动却没有时间去处理,只能在演唱歌曲的时候让学生想像一下并模仿动作,最多也只是边唱边律动。

《悯农》教学反思13

本此公开课的我选择的是《悯农》一首古诗。根据大班孩子的年龄特征,已经可以适当的进行了,为了避免古诗的枯燥。所以,首先,我以图片的形式先引出这首古诗,再逐一给孩子们解释它到底是什么意思,然后在加入自制乐器,让孩子们根据古诗的节奏来演奏乐器,最后伴随着《悯农》的音乐,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模仿农民伯伯在地里干活的.情景。整节课上下来,孩子们倒是很活跃,也很有兴趣,但是我却清楚的知道自己的问题出现在了哪里。

1、没有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讲解古诗图片的时候应该语气抑扬顿挫,表情丰富,这样才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

2、目标的侧重点不明确:古诗具体内容没有讲解清楚,有些诗句解释的不到位。而且还遗漏的一个环节,都没有和幼儿说明是要干什么,突然就放音乐,弄得孩子们都反应了好一会儿呢。

这一次的公开活动对我的意义很大,使我受益颇多。经历就是经验,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相信只要我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吸取各方面的经验,就能收获成功,收获喜悦!

《悯农》教学反思14

《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二、三岁的小孩就能倒背如流,因此,今天教学这首古诗,对于中班幼儿要求背诵并不难,能作过多的要求。于是,教学中关键重点引导小朋友体会粮食来之不易,懂得要珍惜粮食。为此,我从看图了解“辛苦”到读诗感受“辛苦”来展开教学活动。

1、让小朋友感受“辛苦”:幼儿教学要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所有的教学活动不能凭空开展,一定要在幼儿获得初步的 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我他们做弯腰姿势保持五分钟来感受“辛苦”,他们个个都觉得累。这种亲身体验比凭空解释效果好。另外,为了让幼儿真正了解粮食,特准备了水稻,让幼儿 进行实物观察。看到幼儿脸上摆出好奇和惊喜,我别提有多高兴。我讲解了水稻的生长过程到收获,再到稻谷变成米饭的漫长经历以及期间的农民伯伯的付出等,小朋友们都听得很认真,并知道粮食是来之不易的。

2、看图了解“辛苦”: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插图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实现早期阅读教学的自主化、个性化。让幼儿仔细观察图片时,我不作任何要求,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空间。在他们充分交流的基础,再让他们举手发言。有个孩子的发言出乎我的意料。那就是蔡均易,他说:“我知道这是夏天,很热很热的,我外公去种田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图上有太阳的。”这时,妞妞也说是夏天,我也要她说明理由。她说:“那农民伯伯都流汗了。”我便问:“农民伯伯这么热,还在干活。那你们觉得怎样的太阳好一点?”这一问,激发了孩子热情,课堂就热闹了。在孩子们讨论的基础上,我重点引导孩子们对比春天与夏天的太阳。孩子们就更加了解了农民伯伯在火辣辣的太阳下劳动的辛苦。

3、以朗读感受“辛苦”: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师生合作读,引读,范读等,让幼儿从朗读中体会劳动的辛苦。如,“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这种表示劳动艰辛的句子,我作了重点引导。更是提醒他们中午用餐时要珍惜每一粒粮食。因为每一粒粮食里面都包含着农民伯伯的汗水,孩子们爱惜粮食的情感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

不足之处,在看图讨论和观察实物水稻的环节花得时间太多,留给朗读的时间就不够了。所以,朗读指导不很到位,应该分为两课时效果比较好。

《悯农》教学反思15

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在生活中存在着挑食和浪费粮食的现象,所以我设计的本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理解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果实的来之不易。难点是让学生树立珍惜粮食,从小就养成不挑食不浪费粮食的好习惯。

在讲解这首古诗前,我还补充了李绅的《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旨在使学生们通过这首古诗理解古代徭役的繁重和农民生活的艰辛。由这首诗导入到本课的学习中,我注重了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并让学生们试着想象在酷热的夏天的中午,在农田里辛勤劳作的场景,并由此展开讨论。经过讨论,学生们虽然能感受到那种炎热,但却很难体会到每一粒粮食的来之不易。那怎样使学生说树立珍惜粮食的`意识呢?这个瞬间我有点不知所措,不知该从那说下去。毕竟现在的物质生活很充裕,刻意地要这些幼小的孩子明白生活的艰辛,我又觉得太过残酷。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只是举了日常生活中的几个例子,比如生日宴会等让学生们讨论。

不知道这节课有没有在学生心中烙上烙印,也不知道在他们内心深处有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我想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一定能够体会并理解父母的辛苦,也一定能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吧!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离开了以前的情景游戏音乐活动,采用了直接导入、歌词对比朗诵;通过打节拍、模唱等各种形式熟悉音乐,再采取游戏竞赛法演唱歌曲

加大了对歌曲的演唱训练取得了很大的收获。

《《悯农》教学反思(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